个人登录 | 企业登录

竭力提升公众满意度 请您为莲湖就业创业工作点赞

来源:西安莲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

@全体莲湖区市民

2022年下半年公众满意度调查开始了

近期您可能会接到12340”访问电话,请您放心接听

您的一句10分满意”是对莲湖最大的认可

今年以来,莲湖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坚决贯彻落实“稳就业、保就业”政策措施,坚持就业优先战略,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,聚焦重点群体,围绕助企纾困,不断强化政策引领,探索“1234”工作法,推行“家门口就业”服务模式,全力以赴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。截至目前,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7809人,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41人,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65人。

精心谋划 下好政策宣传“先手棋”

为避免人群集聚、响应疫情防控政策,莲湖区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模式宣传就业政策。线上依托新媒体平台先后开展进企业“政策空中宣讲课堂”、进高校“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”、进孵化基地“人社政策大讲堂”、进社区“稳岗扩就业政策大宣讲”等政策宣传“四进”活动。线下印制《就业创业政策汇编(简明版)》8000份,制作“莲湖人社就业服务明白卡”20000个,在辖区内各街道、各社区进行发放,借助企业和群众的人际关系网带动就业政策的扩散,扩大宣传覆盖面,提升就业创业政策知晓率。

降缓返补  盯准稳岗就业“定盘星”

莲湖区根据辖区内新冠疫情的现状、企业运营的情况以及应对疫情状况的能力等因素,出台《莲湖区积极应对疫情冲击促进经济平稳发展6条措施》、《加大纾困扶持力度,支持市场主体发展8条措施》、《优化审批服务,助力企业加快发展18条措施》、《莲湖区2022年稳就业24条措施》等一揽子政策措施,不断加大援企纾困力度,用好用足“降、缓、返、补”等惠企政策。为6070家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资金2704.18万元;为全区参保单位降低失业保险费8193.15万元,降低工伤保险费1306.81万元;通过缓缴社保政策为24家企业累计减轻负担25.25万元;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资金149笔,5253.4万元。

聚焦青年  抓住促进就业“金钥匙”     

今年,西安高校毕业生总量约29万人,同比增长16%。面对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的严峻现状,莲湖区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要位置。坚持实名登记,优化分类施策,通过“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”、“大学生职业提升营”、云端就业指导、政策空中宣讲等系列活动提供就业信息;制定《莲湖区进一步做好就业见习工作实施细则》,实施“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”,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;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,开展“大学生创业莲湖行”活动,承办西安市创业创新大赛选拔赛,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10万元,不断增强我区创新创业活力。

截至10月,莲湖区秦云就业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2020名,提供就业服务3365人次,人均提供服务1.67次。新建就业见习基地31家,发布就业岗位1619个,参加就业见习487人。

多措并举  兜牢民生保障“基本盘”

探索1234”工作法,推行“家门口就业”服务模式。在全省首家建设“家门口就业掌上服务大厅”,并在街办设置“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”,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查询、精准岗位推送、家门口就业援助等就近、就便服务。目前,开通“秦云就业社区‘职’通车”7期,建立起家门口淘岗集市,已实现9个街办1291家企业的就业地图展示,举办家门口专场招聘会25场,每月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,帮助实现就业2180人。

充分发挥“秦云就业”、“莲湖云人才市场”平台作用,通过直播送岗、直播带岗等形式,累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81场,参与企业3328家,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。严格落实“1311”就业援助机制。针对全区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进行分类识别,精准掌握辖其各项需求,建立“一人一册(策)”实名制工作台账。目前,办理就业创业登记4550人,面向高校毕业生、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、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开展就业创业培训5627人。

对登记在册的困难人员,实行“一对一管家式”就业帮扶。为困难就业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查询、精准岗位推送、家门口就业援助等服务。截至10月,已为2651人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136.6万元;发放失业保险金1.46万人次2614.91万元;发放失业补助金1.46万人次1856.59万元;为就业困难人员、失业人员提供跟踪服务30000余人次,实现就业4000余人。

提质增效  筑牢劳动维权“防火墙”   

强化“多元一体化”劳动纠纷解决机制作用,加强调裁衔接、裁诉衔接机制,为劳动者提供“一站式”劳动维权服务。充分发挥“五薪工作法”效能,开辟“劳动者维权绿色通道”,简化受理程序,缩短办案期限,降低重点群体维权成本。目前,已受理投诉698件,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555万元,依法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957件,结案率达94%以上,帮助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834.6万元。